首页 注  册     |     登  录
先模人物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企业文化 > 先模人物

勇于尝新 跨专业突破自我

发布时间:2020-09-21      来源:

 

2012年6月,谢德钦大学毕业。在7年的职业道路上,他由一个化学专业辅修法学专业的学生,变身为一名初一生物老师;2014年机缘巧合,他加入了新华粤,从一名生产操作员做起,2015年投身到公司轻资产板块,从行政管理到风控法务。这些年,他不断学习、不断挑战、不断尝试、不断转型,凭借的就是一股子勇气与执着,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,把研究问题当成一种工作方式,使他不断突破自我的边界,找到最好的成长方式。

“新入职员工都需要在生产班组进行倒班,熟悉公司生产情况。”这是入职后他听到的第一句话。2014年3月入职的他首先进入了苯乙烯抽提装置,并不是石油化工对口专业的他当起了操作工,同事朋友都怀疑他能否坚持下去。当年5月,碳九综合利用项目开始组建新班组,他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了新班组的组建。在这个班组中,甚至是在四个班组中,他是唯一一个非关联专业的成员。当时苯乙烯抽提装置一名工艺员跟他说,在苯乙烯抽提装置对他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,站在成熟的装置上更容易学习掌握工艺。但是他觉得在一个全新的装置中,才能从源头开始全面认知这套装置、这套工艺、这些流程。

“别人都可以,为什么自己不行!”这是父亲对他说的,一直激励着他。他坚定前行,持续钻研,在碳九综合利用项目工艺学习、上岗培训、装置联调联运、试生产等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,他从零学起,画流程图、现场跑流程、工艺操作、设备操作等,以最快的速度赶上大家的步伐。

2015年,集团轻资产板块开始形成。这次专业对口的他觉得是另一个施展的平台,于是他便申请来到这个崭新的领域,希望自己能够学有所用。信心满满的他来到新平台后发现,自己原来的知识储备是那么的不足,实践经验相当缺乏。这个平台不像在装置里那样,有流程图可以学、有现场装置可以跟、有师傅带着教。在这里,自己又是从头开始摸索。

第一次接触投资业务,对于一个理工科和法学出身的他是既熟悉又陌生。熟悉的仍然是对一些数据的分析、对逻辑关系的判断,而陌生的是如何能够将数据的分析、逻辑关系的判断、金融经济有效连接起来,形成一块完整的投资分析报告。在一次融资租赁的外部培训中,他见到了融资租赁的行业先行者,也认识了一些融资租赁法律服务机构的行业翘楚,这让他全面认识了融资租赁,打开了融资租赁的新世界。同时,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差距,下定决心加强学习,利用自身的知识体系,努力向专业化的法务风控岗位奋斗。他各种看监管条文、看规定、看办法,遇到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时,请教,看案例,内部交流,百度,让自己的认知和知识储备能尽快匹配岗位的要求。
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他始终谨记着:“投资与融资租赁是两条平行线,想要同时兼顾两个方向的事,仅仅靠书本上的几个名词概念是完全不够的,要与客户保持不断的交流,获取足够多的信息,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,不断加深对行业的理解。”

2017年,经过近两年与客户不断地交流与深入探究,南沙公司分别踏出了投资和融资租赁的第一步,完成了第一笔对外业务。当年累计完成投资业务5项,投放金额1200万,完成融资租赁业务1项,投放金额为268万元。在2017年的基础上,2018年南沙公司加大了投资业务的额度及力度,上半年就完成了3000多万的投放额度。但受2018年经济环境影响,投放的业务回款发生了延期,使得南沙公司整个团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
“害怕客户跑路,害怕投出去的钱打水漂······扛着这些压力,我们扛过了2018年。虽然那些钱现在也还没有全部回来。不过这家机构还活着,证明我们的钱虽然一下回不来,但是还在。”他们对自己重新进行审视,对客户审查、业务模式等进行了全面回盘,寻找存在的问题。他发现对客户审查过于松懈、业务结构局限于片面认识,同时作为风控管理岗位,并未有效识别出相关风险点,风险识别停留于点线之间,缺乏全面认识。

“万丈高楼平地起。打好制度根基,搭建好风险管理体系,才能在风险来袭之际守住自己,保卫好公司资金安全。”他认识到只有在不断练好自身内功,积累足够的知识,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俯视整个业务,识别风险,解决风险。于是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,同事的帮助下,他重新梳理整理了南沙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、业务管理制度等,使制度及管理能更符合业务实际。2019年,在新的业务方向下,南沙公司累计完成投资业务29项,投放金额6700万,外部融资租赁业务2项,投放金额920万。“在这样一个成绩下,有一个问题值得去深究,即是如何调整公司的业务结构,使得两个业务方向逐渐平衡,并能逐步往融资租赁方面倾斜。”这将是南沙公司全体员工奋斗的目标。

而在保持业务发展的前提下,如何守住底线,守住风险,对作为法务风控的谢德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对他而言将会是更具挑战性的新篇章。